前不久,娱乐圈留子群体又添新丁——40岁的「娱乐圈金牌经纪人」杨天真正式开启了她为期一年的南加大留学生涯。
对于她的选择,有不少人质疑,明明在内娱已经混得风生水起,为啥还要抛下一切跑去读书呢?以她现在的成就,也没有「镀金」的必要了吧? 虽然杨天真本人提到留学是她少时的愿望,但从院校和专业选择来看,杨天真的留学计划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圆梦行为。 南加州大学一年制硕士项目为期11个月,旨在为学生提供特定领域的专业训练和指导,以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职场或进一步深入学术研究。此项目主要面向有志于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的全球学生。 图片来自:南加州大学官方微博 而根据公开的资料,杨天真此次就读的为南加大安纳伯格学院与政策学院的交叉课程,主攻全球传播与公共政策方向,课程中包含与联合国合作的“危机传播”模块。也就是说,这个课程将教会她,如何用专业的传播学知识,处理明星的「塌房」问题。 因此,对杨天真来说,这次留学不仅是在学术上的深造,更是她在娱乐行业工作的另一个起点。 然而,当网友们恭喜杨天真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,她却少见地在自己的账号上发了一条情绪化的内容。 临行前一天,作为在内娱职场里身经百战的她,居然崩溃大哭。
面对她这条略显「矫情」的帖子,网友们大多表示“不理解” “只去一年而已有什么好哭的?”。但与此同时,也不乏一些反对这种「不理解」的声音,这些声音则大多来自于留学生们。 说到身在异国的不安与焦虑,还有谁比留子们更有发言权呢? 01 留子的不安就像马棚里站着睡觉的马 1 留子就像在马棚里试图学着其他马站着睡觉的鱼 2 感觉自己一说英语就突然切换了个人格,变得很拘谨很老实 3 其实也很像河马,两不栖动物,陆地上会晒死,水里会憋死,来回倒腾…… 4 其实有一个更巧妙的比喻:像抹香鲸竖着身子睡觉,没有站立点 5 所有人告诉你你要勇敢去和母语者交朋友,去聊天去怎么怎么,都尝试过了一圈了觉得很累,不如和国人一个梗笑半天 6 刚搬家陌生人大早上敲门能精神衰弱,恐惧说话,莫名的不敢睡觉,失眠,压力 7 本质上还是文化的差异,以及你在当地没有自己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。另外就是西方总体而言是不太在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,所以安全感这方面本身氛围就欠缺一些。 8 狠狠共鸣………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很紧绷,和英语母语者聊天永远没法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,在一群人中间更是慢慢就没有插话的勇气了 9 俺九年留子,雅思8.5,small talk手到擒来,跟办公室人用英文甩锅从没出过差错。但是还是更喜欢说中文,因为我用英文没办法玩梗。你说"宫廷玉液酒",我就知道下句"一百八一杯"。这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,而我跟外国人之间是没有这么多共同记忆的。 10 我甚至私下里都不想玩英文游戏,看纯英文字幕的电影。知道这样对语言有帮助,但是一回到家真的是不想阅读和听任何和英文有关的东西……… 11 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,是作为minor的淡淡的不安全感,是知道这个国度不是自己的土地的孤独感和不安 02 留学让我感觉失去了一切 1 我本身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并不富裕,而这半年的留学生活仿佛又在原本贫瘠的基础上夺走了更多。我与同学、朋友、家人之间的联系,以及最初到来时的志向,都在这段时光中逐渐流失。 2 最痛苦的时候,是被一个女生针对,以至于我成为了对方“抱团”的牺牲品,再加上语言和环境的不安全感,还有就业的压力,一度崩溃。 3 后来回头看发现失去的过程也是拥有的过程。无论是发现了自己不喜欢的氛围、在人际关系里明白了什么才是好的关系、以及学业 4 同一天,同一时间父亲过世、失恋、签证突然被注销,口袋里剩不到30美金,外面下着大雪,直接晕倒在路上…… 5 按理来说应该高兴,但是害怕自己一个人在那边会孤独会处理不了事情。我也明白这是需要成长的,可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离开家、朋友。毕竟长这么大学习都没有离开家很远过。
6 17岁的时候来的澳洲,现在33岁了,语言上没问题,但是那种不安全的感觉,反而随着年龄慢慢上涨了 7 我之前是完完全全不婚不育主义者,但是留学后因为想家想妈妈被巨大的孤独淹没,我不敢想象以后如果父母离开了我,我一个人活在世上该多么痛苦,竟然产生了我将来必须要有一个孩子的想法... 8 在加拿大上学的几年让我意识到人生来就是孤独的,mbti从e变成i。 9 留学生有时候真的挺难抉择的:向前是前途,向后是亲情 10 我留学了五年,回家后再也见不到奶奶了 11 除了语言外,甚至所有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都是全新的。不仅要孤身一人学习怎么社交,看医生、修车、搬家,从小从父母那里耳濡目染的一切经验都不再适用,在不够diverse的地方还得忍受白人若有若无的注目礼…感觉是种长期的应激状态。 03 写在最后 其实,留学焦虑的本质,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我的怀疑。它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对成长的渴望与对安全的依恋之间的拉锯。 如果你站在异国的土地上感到不安,请告诉自己:焦虑不是软弱的表现,而是勇气的副产品——只有敢于挑战自我的人,才会在未知面前感到震颤。 留学之路不会一帆风顺,但每一次跨越焦虑的经历,都在悄然重塑一个更坚韧、更开阔的自己。这段旅程的价值,不仅在于获取知识,更在于你如何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,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声音。 当你隔着时差暗自emo的时候,不如就尽情地哭吧,不管是14岁还是40岁,你在踏出国门的那一刻已足够勇敢,你永远有大哭一场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