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跟拍3个北京牛娃,现状令人唏嘘

学习
语言学习 浏览量:80 发布时间:2025-06-11

13年前,北京市一所一本升学率高达90%以上的重点中学,推行了一场教学改革。


该校对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取消了班级与班主任制度,鼓励学生自主选课、选老师、选发展方向。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,这场改革堪称大胆之举,一度引发全国教育界关于 “素质教育何为” 的热烈探讨。


为此,导演张琳耗时 10 年,拍摄了纪录片《真实生长》。他将镜头聚焦于 “六小强” 之一的北京市第十一中学,跟拍 3 位学生近 10 年的人生轨迹。


这部纪录片撕开了中产 “鸡娃” 教育的神秘面纱:阶层差异、性格特质、人生选择、个人努力、成长环境、父母期待、时代变迁……



在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,10 年光阴流转,曾被跟拍的 3 位学生,各自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生路径。



01

周子其


2012 年,成绩优异的周子其通过直升进入了十一中学。


作为北京本地男孩,周子其堪称典型学霸:自幼研习音乐与外语,却也难免沉迷 DOTA 游戏。



高中时期,他终于寻得毕生志趣 —— 醉心历史与哲学思辨。他研读洛克、汉娜・阿伦特的著作,踊跃参与公共事务讨论,身为学校辩论队队长更是意气风发。


不同于对兴趣的热忱,他对课内学业显得有些 “漫不经心”,甚至经常不交作业。


但令人惊叹的是,周子其的成绩始终稳居前列,更带领校队斩获北京高校辩论赛三连冠。当导演问及理想,他眼中闪耀光芒,援引宋代大儒张横渠先生的名言表露志向:


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



无论从成绩还是性格来看,周子其都展现出令人期待的无限可能。最终,他在高考中如愿考入北大历史系,为这段青春时光画上了亮眼的句点。


02

陈楚乔


与周子其不同,陈楚乔不愿将时间耗费在学校事务上。当同龄人还在适应高中生活时,她已开始思索职业生涯:要考什么大学?读什么专业?


高二分文理时,她选择了理科,却在学习中屡屡碰壁 —— 别人半小时就能轻松完成一套卷子,她却要熬夜苦思冥想,憋上一整晚才能解出一两道题。一次期中考砸后,陈楚乔再也绷不住,向家人坦白了自己在理科学习中的挣扎。


幸而殷实的家境与父母的理解,为她提供了试错的底气。高一结束时,她正式从理科班转入出国班,告别了国内高考的赛道。尽管走了段弯路,陈楚乔却在重新出发中逐渐明晰方向:高二那年,她独立创作的小说《永夜的旅人》斩获一等奖,这让她猛然意识到,文艺创作才是心之所向。


此后,她更进一步:自编自演剧本,四处筹集经费,成功与团队合拍了一部微电影。这部作品成为关键转折 —— 陈楚乔由此决定,高中毕业后奔赴纽约学习电影,将导演作为终身事业。


在自我探索与家庭支持的双重助力下,陈楚乔的人生终于驶入了她憧憬的轨道。



03

李文婷


相较周子其,多数人更能在李文婷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。她没有特别的爱好,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低头学习,对其他事情一概兴致索然。


更耐人寻味的是,她对许多事情的态度也与他人大相径庭。比如谈及学生内阁争取手机使用权一事,其他孩子大多持支持态度,李文婷却直言:“我觉得人就该去适应环境,而不是挑刺,这种事我是不太喜欢。”



若要用一个曾引发热议的流行词来概括她,“小镇做题家” 或许再贴切不过。


不过,任凭环境如何变迁,李文婷踏实努力的本性始终未改。高二时,她一举斩获学校的双科进步奖,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。她选修了一门体育舞蹈课,学习热情洋溢的女团舞。一学期下来,原本腼腆拘谨的小姑娘,竟也能踩着高跟鞋,自信地在舞台上绽放风采。



很明显,校园生活为她打开了全新的视野,在不知不觉中,她已踏上了蜕变之旅。



04

13年后,他们怎么样了?

相关推荐
扫码联系
电话联系